达伦道夫(Dahrendorf,R.)是著名的冲突学派社会学家,他在《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一书中探讨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并分析了自马克思时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变迁以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西方社会现实两相对照的得失。

他在书中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概括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原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阶级划分的决定性因素;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其阶级地位;使阶级得以形成的力量在于共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的组织是依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发展起来的;阶级的形成意味着在政治领域形成了拥有共同利益的组织;阶级斗争就是政治斗争;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基本,卜划分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社会具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当两极分化发生时,社会中两大阶级的状况趋向极端;起初阶级内部的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同质性与日俱增;现存社会结构的崩溃和革命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第一章)。在作者看来,马克思关于工业社会的阶级分析的前提包括以下四点:(l)社会结构层间缺乏社会流动;(2)权力、财产和一般社会地位的固定形式;(3)工业和政治冲突的固定形式;(4)由于缺乏有效的冲突规范遂导致极端紧迫和暴烈的冲突,进而引起突发和激烈的社会变迁(第七章)。

达伦道夫在概括地叙述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之后,又描述了工业社会自马克思时代之后发生的社会变迁。

首先,马克思之后又出现了前苏联这样的工业社会,达伦道夫认为资本型的工业社会只是工业社会的多种形态之一,按照这个逻辑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只有资本型的工业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还是一切工业社会都存在着阶级斗争?这种斗争又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

第二,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之分离。在马克思之后,西方出现了大量合股公司(jointstopanies)及有关此类经济组织的法律,而法律往往是对社会现实发展的总结,作者称之为资本的分化(deposition)。

第三,工人阶级的分化。工人阶级内部依技术熟练程度而出现的分层日益明显,如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分化。

第四,新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这些“白领”工资劳动者既非资产阶级亦非无产阶级,其中有些人收入甚丰,简直可与上流社会相比。据统计,在这个工资劳动者阶级中,通常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社会学精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李银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银河并收藏社会学精要最新章节社会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