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亚那块地方不是忽喇主力所在,所以一时半刻还影响不大,相反岐军驻扎中亚的三万多人,都是重装骑兵兼重装步兵,岐军自己还放牧搞屯田,因此坚持一年问题不大。

而罗哈诺的生产力、技术等级远不如岐军,他们凭什么胆气敢跟岐军的三万重装骑兵对抗。

而且西域都护府已经装备了拉弦炸天雷,岐军取守势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当然,这一点罗哈诺未必知道,但在岐帝国看来,军事上的威胁短时内不是很大。

因为罗哈诺的主力都被吸引在波兹津,其本身人口就不多,能够动员的兵力和战争潜力相对有限。

他们发了什么疯,敢于挑战岐帝国。沈云卿宁愿相信是鸿胪寺、太学院的这些个洋泾浜的翻译出了问题。

看过来函,交还女帝,沈云卿沉默了许久,思考着可能的情况。

公孙芸惠耐心等了片刻,但迟迟不见沈云卿开口,她的耐心渐失。

“海郡王如何看待目前西域情势。”

“回陛下,臣不建议立即做出判断,应该再等顾通军报。”

“罗哈诺宣战国书都已送到,难道还不能说明贼子野心。”

“回陛下,臣怀疑鸿胪寺与太学院通译是否翻译有误。”

话音未落,尚书陈锦檀就说:

“虽然我朝与罗哈诺并无邦交来往,但是并不影响两国文书往来,所译内容并无不妥。”

沈云卿不认为陈锦檀的话有问题,但同样不认为他讲的就正确,因为中国文明和外部文明的思维逻辑有本质上的不同。对于这封宣战国书,沈云卿更倾向于最后通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战。

在中国其实有最后通牒这一现象,但从来没有被正视过,因为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会感觉这一过程不存在。

如某地叛乱,朝廷不会立即用兵,因为朝廷要调集平叛大军需要时间,地方的州兵民团组织度低,人数分散,不具备第一时间剿灭大规模叛乱的条件。

所以朝廷得到消息之后,往往第一选项是派人去恐吓,或者安抚,争取调兵调粮时间,绝不是电视剧上演的,发生叛乱立马神兵天降。

所以中原王朝也有最后通牒的习惯,只是很少以官方的正式文书的形式对外发布,甚至连对外宣战,也仅仅是在国内发天下檄文,让国内老百姓知道,很少直接把战书送到国外。

同时当下还没有系统性的语言翻译,只有纯粹的学习和模仿,这种学习掌握没有近现代语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陛下的CEO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督金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督金卫并收藏陛下的CEO最新章节第1169章 树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