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本土公司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同台竞技更精彩,“创新中国行销”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主旋律。一方面,中国企业要以此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必须在中国适应中更新自己。所以说,“创新中国行销”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国公司在转型中的学习创新,一条是跨国公司的中国适应创新。

因此,“创新中国行销”是指在中国市场空间的营销创新,不仅仅是指中国企业的行销创新,也还包括跨国公司及其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创新。中国市场在全球的“重量”,使中国行销已构成世界级论题,“创新中国行销”的意义不仅限于中国,而且会影响和波及全球。

从历史的角度看,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是中国市场和中国营销的一个象征性转折年度。什么是2002~2003年度最有价值的主题呢?我认为是“与巨人竞舞”,以及所展现出的营销创新。

中国加入WTO前后,国内曾有“营销提升”的观点,这是一个积极的主张,但也可能隐含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在营销上中国本土企业是“小学生”,跨国公司是“大学生”,“提升”意味着完全以跨国公司为标杆。这一说法因此而可能产生偏差或误导,问题出在,跨国公司在中国也需要与中国市场互动,并适应创新。更何况,如果只有与对手一样的策略或只模仿对手,有可能竞争取胜吗?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适应创新

关于跨国公司要适应中国市场,要与中国市场互动才能发展这一点,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C、K、普拉哈拉德教授指出,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帮助重塑跨国公司,它意味着公司极权化时代行将结束,权力与影响正在向更多元的方向迈进。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等)的经历将改变它们自己,跨国公司必须重新考虑其业务模式的各个要素,以便获得成功(C.K.普拉哈拉德教授等人的文章“跨国公司扩张主义的终结”,《哈佛商业评论》1998、7~8号)。牛津大学教授A、鲁格曼则在2000年发表了《全球化的终结》ARugmanTHEENDOFGLOBALIZATION,2000、一书,该书引言的结论是:“思维区域化,行动本地化,忘掉全球化。”

近20多年来,中国市场竞争呈现出3次大浪潮。第一次是国际公司居高而入,以品牌席卷中国市场,如日本电器、美国饮料、洗头水等;第二次是中国本土公司崛起,以低成本加模仿快速学习夺回市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解读中国营销(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卢泰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卢泰宏并收藏解读中国营销(全文)最新章节附录:采访卢泰宏教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