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为袁本初降半旗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袁绍也顾不上前往珠崖缅怀袁术了,转而对广州刚刚成立的各级议院的议员们说,诸君都是本地人望,以后做了议员,更是朝廷耳目,百姓喉舌。可是咱们不能只会看着百姓受苦,更不能只会帮着百姓哭穷。咱们为了建设大汉,建设家乡,为了帮助咱们的乡亲四邻生活安定,共同富裕,也要尽一尽咱们的绵薄之力。

有了袁绍的倡导,徐闻修建人工河渠的项目很快便得到徐闻、合浦,乃至整个广州各界的积极响应,包括驻扎在徐闻的南方舰队的兵士们,也会在训练之余,集体出动,前来帮忙。河渠的设计方案是先从北边的山区之中寻找水源,而后借助地势修建一座蓄水水库,再与河渠连通,一路修下来,中途修建水塘与支渠,将来可以蓄水,灌溉周边。

如果这条河渠水路修通,可算是为“徐闻半岛”上的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有人感念袁绍的恩情,便提议将这条人工河渠命名为“本初渠”,或者是根据袁绍的职务而命名为“议长渠”,当然了,也有人根据河渠流经的地方而取名为“海康渠”或是“徐闻渠”。

然而如今的袁本初,早就不是当年的心境了。他曾经渴望为国效力,也渴望得到名望,或者是刘汉少的夸奖。

出风头呗。

能够在做事的同时名利双收,还不好?

可是现而今的袁本初早就看淡了这些,因为该有的他都有了,并不稀奇。而随着年纪渐长,很多事情总是比以前看的更加透彻,更加明了,也更加真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吧。

于是袁绍便对众人说:“虽然修建河渠之事是老夫出面张罗的,但是真正在工地上拼命干活的,都是咱们那些年轻的小娃,是咱们大汉的大好儿郎们!这才是真正的可喜之事。只要咱们大汉的这些年轻儿郎们,能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把咱们大汉的志愿一辈一辈地传递下去,那么咱们大汉必然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也必然会永远年轻。所以老夫提议,不如咱们这条河渠就叫大汉儿郎渠,好不好?”

“不好!娃儿反对!”

众人脑门黑线,心里话说,这谁家的娃呀?

搁这儿裹乱来了!

袁政议长亲自帮咱们张罗着修河渠,还做好事不留名,你娃居然还反对?

然而等着袁绍等人寻声望去,却发现说话之人并非是一个娃,而是一个女子,瞅她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汉大忽悠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郑端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郑端木并收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