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章农交会

对农学今后的发展,作为元老的我存了一点点私心。[173]随了农学影响力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完善,为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农学下辖的各类科研攻关小组已经逐渐延伸到大唐境内的各道各洲,是继崇文馆后由皇家开办最成功的高等院校。

崇文馆作为国家学术重地,进出的都是大文化人,学术界宗师汇集之所在,抓住这些声名远扬的学术大家,就等于抓住了帝国绝大多数文化人的思维导向,在充当学术潮流风向标的同时,起到皇家喉舌的作用,的是李家控制唐帝国的一大利器。

我觉得崇文馆改名皇家政治学院更贴切些,本就是专为太子设立的一个讲义机构,学院的招收范围也仅仅针对了有远大政治抱负的皇家成员和高等贵族子弟,说白了就是给国家培养新的领导人以及围绕在新领导人身边的精英人士,这些人往后不是皇上就是宰相,或许还会出一两个野心勃勃的造反派,反正没一个好人。不过就是名字起的好听了点,不明白的人误以为是所高等学府,明白的人一般不靠近那个地方。

农学就不同,名字就听的通俗,教务农业知识的学校。平易近人,顶了皇家的招牌却里外透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学监、少监的身份比较特殊以外,里面只有师生,大家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面对宰相、侯爷的时候免去烦琐的礼节,一拱手,自称在下,偶尔间你、我相称惬意非常,同样冠以皇家的名号,可农学和崇文馆的制度却有天壤之别。

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也是李家聪明的地方。两所学院。一个抓住政治脉络,一个抓住芸芸众生肠胃;一所叱咤朝堂呼风唤雨,一所恩施民间春回大地;一面尽显皇家威仪,一面又平和可亲。

或许李治心里更喜欢农学吧,或许是因为喜欢兰陵这个妹妹爱屋及乌,这也是农学能毫无阻力地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的重要因素,几乎没有阻力,顺水行舟。一日千里的感觉。

这里对国家只有好处没有威胁,指望一群田坎里和泥的人能在朝堂上翻起个什么大浪?所以不会承受各大政治集团太多的压力,即便是有和工部利益重合的地方,老刘和我都能胡搅蛮缠的给农学争取更好的福利。没人愿意和农学作对,尤其再农学取得一系列成就后,不但在民间博取了声望,就连皇家也对自己投资农学地决议沾沾自喜,这就给了学院更宽松的发展空间。更宽松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在利益分配上得寸进尺,向政府索求更多的优惠政策而不必担心受到谴责。

很无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唐朝好男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多一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多一半并收藏唐朝好男人最新章节闲话,进来聊聊天,爆八卦,惊艳。不来后悔